中新网三亚10月28日电 (孔秀)据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消息,10月27日,依托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国际首艘具破冰能力的载人深潜作业母船“探索三号”及“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执行北极载人深潜任务的科考队顺利返回三亚。“奋斗者”号在北极共完成了43个潜次作业任务,并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水下联合作业,创新了中国双载人潜水器水下协同作业模式。

今年7月22日,北极载人深潜科考队从三亚出发,会同“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共赴北冰洋海域执行深潜任务,历时98天,航行15000余海里。期间,科考队在北冰洋作业56天,冰区航行1989海里,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和试验。“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完成了中国首次北极冰区下潜,并与“奋斗者”号进行了水下协同作业,完成了双潜器定位搜索、标志物互换、水下运动拍摄等。
特别是在海冰覆盖率大于80%的中央海盆,科考队进行了国际上首次加克洋中脊的载人深潜科考,“奋斗者”号在29天中完成32个潜次,潜次平均水中时间大于9小时,平均海底作业时间大于6小时,最大下潜深度5277米。深潜作业经历了极昼、极夜、融冰期和结冰期,克服了低温、大风困难。

本航次验证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和“探索三号”母船在极地冰区的作业能力和应用价值,实现了一系列极区深潜科考作业的船载/潜载国产技术的突破。基于此,科考队采集了一批珍贵的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获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将为深入研究北极气候快速变化、北极超慢速扩张背景下加克洋中脊海底地质过程、极区生命演化和适应机制等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同时,科考队建立了极区极端环境下“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作业规程,开创了在密集冰区“船潜协同”的移动式冰潜新模式,在海冰不断漂移的恶劣环境中实现了精准导引、安全上浮,大大增加了极区载人潜水器海底作业时间的范围,锻炼和培养了一支极区载人深潜科考队伍,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

本航次纳入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共有来自16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80余名科考队员参加。(完)
57460
27193
2025-10-29 13:00:36
04365
62485
2025-10-29 13:00:36
40218
91386
2025-10-29 13:00:36
65237
58726
2025-10-29 13:00:36
65378
31204
2025-10-29 13:00:36
10237
34851
2025-10-29 13:00:36
50473
42975
2025-10-29 13:00:36
47108
73016
2025-10-29 13:00:36
82794
30745
2025-10-29 13:00:36
23406
09615
2025-10-29 13:00:36
35982
64192
2025-10-29 13:00:36
73412
86324
2025-10-29 13:00:36
16923
12804
2025-10-29 13:00:36
03528
04357
2025-10-29 13:00:36
09821
65429
2025-10-29 13:00:36
12309
79351
2025-10-29 13:00:36
53719
18634
2025-10-29 13:00:36
83296
27058
2025-10-29 13:00:36
17945
24053
2025-10-29 13:00:36
67314
51930
2025-10-29 13:00:36
83267
60927
2025-10-29 13:00:36
31409
30184
2025-10-29 13:00:36
02169
08512
2025-10-29 13:00:36
19264
97246
2025-10-29 13:00:36
10847
51782
2025-10-29 13:00:36
62187
23957
2025-10-29 13:00:36
23609
65427
2025-10-29 13:00:36
40183
18096
2025-10-29 13:00:36
17849
52870
2025-10-29 13:00:36
85073
34107
2025-10-29 13:00:36
69148
73582
2025-10-29 13:00:36
19328
15870
2025-10-29 13:00:36
16257
15694
2025-10-29 13:00:36
02357
94752
2025-10-29 13:00:36
48960
58129
2025-10-29 13:00:36
71942
65147
2025-10-29 13:00:36